五十载风雨历程 二十年精彩人生 ——访服装城业户关梅丽女士

时间:2018-08-17 来源:李猛

1997年4月28日五爱市场服装城开业,政策优惠、环境优越、分类经营、成行成业。使服装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也使许多老五爱人抛弃了隔行如隔山的俗念,投资于服装批发行业。如今20年过去,多少人因服装城实现梦想,多少人因服装城铸就希望,关梅丽也是其中一员。

她为人亲和,我们都喜欢叫她一声丽姐,她也非常受用这个称谓。访谈丽姐的时候,她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50载风雨历程,20年精彩人生”。

1967年1月关梅丽出生于辽宁本溪,由于家境贫寒又处于文革初期,蒙蒙撞撞的度过了童年时光。十年动乱、文化浩劫,她的记忆里只留下吃不饱穿不暖的回忆……

她从小就梦想进入本溪矿务局工作。当时的国企是铁饭碗,捧起它就好比举起了一切,走在路上都能觉得高人一等。因此到了准备工作的年龄自然而然的选择、争取到了这个岗位。上班后,每个月都能拿到稳定的工资,模式化的工作也不算累,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使全家人都很欣慰。但好景不长,在大环境影响下,国企下岗人员越来越多,在轮到丽姐的时候,她茫然了,曾经抱怨过上天的不公,曾经质问过命运的坎坷,年近30岁的她再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着实困难。下岗后,每日东奔西跑,有时饭都顾不上吃,为的只是完成再就业这一基本目标。下岗待业的她时常在想,难道是命中注定不让我平平淡淡的度过此生?

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她打开了一扇窗。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精彩人生,在深思熟虑后关梅丽决定自己创业。

198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其中包括沈阳及周边地区,本溪也投建了一处地下商场招揽个体经营者投资创业。由于政策优越,正值下岗的关梅丽和同为下岗的伙伴们决定在这里谋生,至此走上了个体经营路,这一干就是近十年时间。刚开始做的是鞋帽生意,每次上货换货都得亲自跑到沈阳南塔市场,风里来雨里去,只要有需要的货品就得往返一趟,除去路费,所剩无几。但是她没有放弃,吃过苦的她坚信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努力过就无愧于心。

为了发展,再寻投资契机。

地下商场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干,地点差、顾客少、档次低等诸多问题使得她开始考虑转战经营。经常到沈阳南塔的她,也多次来过五爱市场,在看到服装城投建的时候,她就决定要将她经营战场转移到这里,哪怕改变经营项目也在所不惜。97年服装城正式开业,丽姐成为了第一批入驻服装城的个体经营商户。

起初对服装行业知之甚少,如何获取货源、发展客户成为她头等问题,档口的经营模式、货品的摆放方式也是无从入手。再加上异地异商,原先的客户荡然无存,在服装城她等于从头再来。

当时,广州货走俏,但是货源紧张,必须到厂家直接进货。为了保证货品质量,拿到应季时装,关梅丽决定亲自到广州进货。她抛下了这边还在经营的档口一个人带着缝在里怀的现金坐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为了第一时间拿到货源,缺乏经验的她,一下火车就奔服装厂而去,吃住都在厂家门口。她坚信勤能补拙,除了短暂的睡觉时间,熬红了的双眼总是一直盯着那扇黑色大门。终于,门开了,第一批服装缓缓出场,但这里不止她一人在等,门开的同时呼啦一下围上来十余人,经过一番争抢,拿到了心仪的货品,但是数量上却是少之又少,随后的发货、返程不再多续。如此周折,不但累人更累心,服装的成本相对增高,所得收益也自然降低。再吃一次苦,再受一茬罪都无所谓,她最头痛的是没有人为她指明方向。

也就是这个时期,服装城成为了她漫漫商路上的领路人。

针对第一批退棚进厅的业户,服装城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政策,并且根据服装特点,按层分类经营。同时了解到货源紧张、成本较大等问题,召集像丽姐这样的业户,集体培训,手把手的传授进货渠道、运营模式、品牌创新等经营策略。这一切的一切使她如获至宝。用现在的一句话表达就是她抱上了服装城这棵大树,是她一生的无悔选择。

有了技术,更有了平台。使她的服装生意在今后的几年里一直不错,赚了个钵满盆溢。积累到一定的资本后,关梅丽开始考虑扩大经营,由原先的批发应季服装改为品牌经营。这一策略正好符合服装城发展理念,也是服装经营的必然趋势。经过考察,她决定出资打造自己的品牌服装,并在服装城二层兑下一处精品店铺2020B作为品牌发源地。经过自己的努力及服装城方面的帮助下,她成功孵化出自己的品牌“情人依”系列。

如今,关梅丽的店铺客源不断,她的品牌更是声名远播。她的生意遍及白山黑水旁、大江南北地,多少同行,千里迢迢到这里看货订货,她经营的服装更是被省市质监部门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

在服装城20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关梅丽也入半百之数。服装城陪伴着她走过20年的人生路,她们相偎相依,情深胜似海,再回首,此中滋味岂止精彩。值此服装城大庆之际,关梅丽表示愿与五爱市场服装城团结一心,再创佳绩。